回家。上一次回去还是年假时了。5月30号从广州回来,搬家,重新熟悉、协调工作,一拖就是两周。

9点半,才到楼下便闻到了二楼的饭菜香味,飘着母爱的味道,这便是家了。进得家门,没有夸张的言辞,没有拥抱,见得只是二老皱纹间灿烂的笑容,这便是爱了。

姐姐10点多到了,为了生意和儿子的婚姻家里在盖新房子,轻松的言辞间听得出疲惫,姐姐是像妈妈一样勤劳善良的女人,有着男子般的果敢和气魄,在我们家三姐弟中,一直觉得姐姐是最完全集成父母性格的人。而如今40年的沧桑还是清晰的印记下来。

吃过午饭,和大外甥坐在楼下抽着烟,聊起困惑,聊起情感,聊起幸福,平和随意的调呓。他19岁,我29岁,可以说是一起长大,彼此更像是一对兄弟。以前都是我打他,现在打不动他了。

下午搭姐姐的车回老家看望奶奶,88岁的高龄,马上能见到自己的第五代了。经历过战乱,经历过困苦,经历过灾难,经历过70多岁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,就是这样一位老人,依旧保持的自己的勤劳与得体,虽然行动没有那么麻利了,可屋里屋外收拾的还是那么整洁干净。

奶奶的健康长寿是因为她的明理与豁达,是因为我们王家四代人的善良与孝顺。如今眼睛和耳朵都不好了,讲话虽然比以前有些尖刻,但句句达理,还是让人挑不出不是。奶奶爱听广播,评书、实事、法律、戏曲无所不包。

作为一位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生的,大字不实的农村老太太,她从自己的人生阅历,从广播这样一种单调的媒介,感知着社会的变迁,奶奶,从来没有对新生事物表现出过抵触,即使六十多岁以后。她用一种理解与疏导的心态,丰富着自己的善良与豁达。用我表哥的话讲:“任何不实字的老太太都讲不出咱奶奶这样的话,即使比她老人家再小20岁的人。”

回家!姐姐、哥哥、二老、奶奶,那种温暖。我感觉我很幸福,生在这样勤劳、善良、豁达的世家。一个人漂泊多年,虽然感觉自己变化了很多,可血脉流淌的家族精神依旧让我感觉荣耀。即使这只是一个遥远村落,一个平凡农民家族的代代沉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