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见沼泽是在2009年7月26日夜,武汉VOX酒吧的三城乐记活动中。因为并不熟悉,即使午夜过半杯盏狼藉之下,也只是简短寒暄。当时并未留下多少张他们演出的照片,蒙蒙醉意,长途奔波之后整个拍摄过程更像是应付任务,未有乐趣可言。

没有想到当时的几张照片,让大家两年后再次相聚北京。又似行色匆匆,连我都如过客一般,听过半场演出便收工回家了,但过程开心了许多,拍摄也还算顺利。这里要劝告一下听酒吧类小型室内现场,习惯站前排的朋友了。挤在台下并不能听到好的音响效果,震耳欲聋的轰炸下,远没有远一点的后排中映的效果来的好,会丢失很多音乐的细节享受,当然你觉得看人比听音乐重要那便没什么可说的了。

感谢悠姑娘送我的唱片,昨晚到现在一起在反复听着,个人觉得“沼泽”的音乐对演出环境与音响设备要求很高。国内这些酒吧级别的演出场所很难表现他们音乐的本质。“沼泽”的后摇,沉稳的鼓点下层层压迫的吉他音墙并不是他们的强项。吉他的编曲以及古琴的特有音色效果很容易让音乐感觉浑浊。“沼泽”所有独到的亮点都集中在古琴与吉他的交相应和上。而一般的演出场所与设备又很难还原这些细节。

如果说“沼泽”具有区别于其他后摇音乐的独特之处的话,我想应该在于一个“意”字。我不喜欢用“音墙”之类来形容“沼泽”,我更喜欢“写意”这个词,沼泽就是一个用中国写意方式,去诠释后摇音乐的独一无二的团体。不否认我的评价太过主观,骨子里对中国古典音乐就崇敬至高,所以我也特别欣赏推崇那些在新时代,为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努力着、尝试着、沉醉着的艺术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