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自古就有“南丽江、北平遥、东歙县、西阆中”之称。我们也许就是因为这句闻名遐迩的赞誉,经历转五次车的狼狈之后,终于踏上了川东北的阆中风土。

古镇不大,约两平方公里。相较而言,更喜欢夜晚的阆中。稀疏的身影,昏黄的灯光,残旧的屋檐瓦舍,辛勤的老人忙碌一天后,独自关门打佯,封闭的门板后,透出一缕缕微光。终于告别了一天的喧嚣,古镇与古镇的人民各自享受彼此的宁静。而这样宁静的夜晚似乎是那样的难得。不禁发呆,对于匆匆碌碌的我,这不正是我想要的,却又似永远无法得到的。

虽非民风尚朴,却也没有北京、广州、重庆一足走来的那种别样感觉。这里似乎没有个性、没有浮躁、没有虚荣、没有冲突,每一天每一年,天南海北人来人往,投宿,游逛,饮食,消费,古镇的人民只是埋着头照顾自己的生营,支起八仙桌招待十六方,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。冷漠中一种真真实实的人感觉。

阳光下的阆中,似乎失色不少,如织游人间穿过,再难觅得晚来里的韵味。眼里只是不同于现瓦的建筑风格,而在隐隐古风中却又明显的带出一种人工的做作,千百年前的风骨依然不大,有的只剩下故作残旧的外表,就像一幅巨大的赝品。不知道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感受转变,也许是这一刻我的心境变了吧。

比较赞同老袁说法,想要了解一个地方,就必须在那里安定下来,与其一起生活。像我们这种路人根本无法理解与体味的。阆中就这样在欣喜与遗憾中在滚滚车轮背后,离我远去然后消失。